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s)是指病程长、发展缓慢、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且不会通过病原体传播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主要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和代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主要挑战之一。
一、主要特点:
1.病程长:多数起病隐匿,病情逐渐加重,需长期管理。
2.不可逆性:部分疾病可能导致器官永久性损伤(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并发症)。
3.多因素致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环境污染、代谢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相关。
4.可预防性:通过干预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二、常见类型
1.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是全球首要死因。
2.癌症:肺癌、胃癌、乳腺癌等,与吸烟、环境污染、遗传等因素相关。
3.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与肥胖、缺乏运动、高糖饮食密切相关。
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哮喘,常由吸烟或空气污染引发。
5.其他:骨质疏松、慢性肾病、精神类疾病(如抑郁症)等。
三、主要危害
高死亡率:全球每年约74%的死亡由NCDs导致(WHO数据)。
经济负担:长期治疗费用高昂,影响家庭和社会经济。
生活质量下降:致残率高,如中风后遗症、糖尿病足等。
四、关键危险因素
1.行为因素: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蔬果摄入不足。
2.代谢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
3.环境因素: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居住环境。
4.不可变因素:年龄增长、遗传易感性。
五、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一级预防(减少危险因素)
合理饮食:少盐少油,增加全谷物、蔬果摄入。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
戒烟限酒:吸烟是多种NCDs的共同危险因素。
控制体重:BMI保持在18.524之间,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2.二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癌症筛查(如胃肠镜、乳腺钼靶)。
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服药,避免并发症。
3.三级预防(延缓疾病进展)
康复治疗:如卒中后的肢体功能训练。
心理支持: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4.政策与社会支持
推广健康公共政策(如控烟立法、食品营养标签)。
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六、中国现状
NCDs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8%以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防控重点:推广“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体重、骨骼)。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降低致残致死风险。个人、家庭、医疗机构和政府需共同协作,构建全方位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