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01 15:18 来源: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浏览347 | 打印 | 分享 |
七月我市进入盛夏,随着气温的升高,降雨量不断增加,气候炎热潮湿,肠道传染病病原生长繁殖活跃,相应病原所致疾病也将进一步的增多,在严防新冠肺炎的同时,其他疾病也不容忽视,在此市疾控中心特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预防。
手足口病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此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亦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在手、足、口、臀部出现丘疹、疱疹。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餐后应用温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勿让儿童接触脏水;公共场游乐设施及时消毒。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托幼机构做好晨、午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食源性疾病 是借助食物传播的一组疾病,常见的病原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细菌。临床上主要特点为潜伏期较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病例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食源性疾病主要流行特征为:发病突然、病例集中,可呈散发或家庭多例感染,或在学校、幼托等集体用餐单位以集体性食物中毒形式表现。各食品行业单位、食堂、快餐公司要把好食品卫生关,提供清洁、卫生、合格食品,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家庭聚餐应注意食品安全,防止生熟不分,污染食品,防范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发生。在这一季节,市民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半生食品、腐败变质食品;注意饮水卫生,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该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尽可能避免与水痘患儿密切接触,患儿必须隔离至全部疱疹完全结痂为止。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2天。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病程2-7天。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还可借助水(如游泳池水等)引起暴发;流行季节主要在夏秋季;居住条件拥挤、环境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等有助本病传播。预防上应注意个人卫生,不公用毛巾、浴巾、手帕等;流行期间,理发、浴室、游泳池等行业要加强管理和消毒;游泳池也应加强对游泳人员检查,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高温中暑 是一种热平衡障碍或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由于人体大量出汗,水分丧失,导致电解质丢失,循环血量减少致使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肌肉疼痛,有的病人可出现高热等症状,严重者如患热射病可发生死亡。一定要重视防暑降温,尤其高温下作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补充含盐的水分,工作场所要加强通风降温,调整作息时间等。年老体弱多病者要注意房间通风降温,劳逸结合,补充水分和营养等。
磷化氢中毒 磷化氢(phosphine, PH3)是无色气体,有电石气样或鱼腥样臭味,稍重于空气,易沉积于低位空间,易燃烧。急性磷化氢中毒,常见为吸入高浓度磷化氢气体引起,以神经、呼吸系统及肝、心损害为主要特征。磷化氢是最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主要由磷化铝或磷化锌与水反应而产生。磷化氢广泛用于粮食、皮毛仓库和船舱的熏蒸杀虫,使用不当、防护不良或意外渗漏等,可致操作工人乃至周围居民发生急性中毒。.用磷化铝熏蒸谷物、中药材杀虫时,进入现场必须配戴有效防毒面具,严守操作规程。熏杀结束后,彻底通风排毒,经用硝酸银试纸快速检测,确认无毒后方可进入。特别注意防止儿童进入熏蒸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地址:四川荣县旭阳镇招凤街45号
电话:0813-6201511 6208004 邮编:643100
© 2002-2024 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8019405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关注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