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
  • 1
  • 2
  • 3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知识

谨防汛期传染病

时间:2024-08-08 16:34  来源:

浏览100 打印 分享

汛期,即河流、湖泊等水体因季节性降雨或融雪引起的水位上涨期,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还可能成为多种传染病传播的高发时段。洪水过后,环境卫生条件恶化,水体污染加剧,为病菌和病毒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温床。因此,了解并预防汛期常见传染病,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一、汛期传染病特点

1.水源污染:洪水携带大量泥沙、垃圾及动物粪便等污染物,直接污染饮用水源,增加水源性疾病的风险。

2.媒介生物增多:洪水后,蚊虫、鼠类等媒介生物数量激增,成为多种病毒性疾病(如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细菌性疾病(如钩端螺旋体病)的传播者。

3.食物安全问题:洪水可能淹没农田、养殖场,导致食物受污染或短缺,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4.居住条件恶化:受灾群众被迫集中在临时安置点,人群密集,卫生条件差,易引发呼吸道和接触性传染病的爆发。

二、汛期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措施

1.霍乱

症状:剧烈腹泻、呕吐,严重者可导致脱水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确保饮用水安全,饮用前煮沸或使用净水剂处理。

不吃生食,尤其是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加强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2.伤寒与副伤寒

症状:持续高热、全身不适、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等。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食物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

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水。

接种疫苗是预防伤寒的有效手段之一(部分地区提供).

3.钩端螺旋体病

症状:发热、酸痛、全身软、眼红、腿痛(特别是腓肠肌)、淋巴结肿大等。

预防措施:洪水后避免赤脚涉水,减少与疫水的接触。

清理环境,消灭鼠类等传染源.

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4.疟疾

症状:周期性寒战、高热、大汗,伴有贫血和肝脾肿大。

预防措施:消灭蚊虫滋生地,使用蚊帐、驱蚊剂等防蚊措施。

前往疟疾流行区前可预防性服药。

早期诊断和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5.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流脑)

症状: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

预防措施: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环境通风。

接种相关疫苗,增强免疫力。

温馨提醒:汛期常见的传染病类型多样,预防措施需结合具体疾病特点进行。公众应提高防范意识,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地址:四川荣县旭阳镇招凤街45号

电话:0813-6201511 6208004  邮编:643100

© 2002-2025 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18019405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川公网安备51030002000148号

关注手机站